潍坊的“状元胡同”
曹鸿勋,字仲铭,又字竹铭,号兰生,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曾任云南永昌知府,在该任上,他平反大案数起,当地百姓称赞他执法严明,判案公正。后任湖南布政使、陕西巡抚。
王寿彭(1874~1929年) 字次筏,号眉轩,同为潍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状元。1905年赴日本考察,写成《考察录》,提出吸收日本经验改良教育和实业的建议。辛亥革命后,任北京政府总统府秘书,后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他将山东省省立农、工、矿、医、法、商各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为山东大学,并增设了文科,自己兼任校长。
曹鸿勋中举之前居住在潍县南关新巷子,巧合的是,王寿彭也曾居住在这条巷子,在清朝晚期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一条巷子出了两名状元,这让人们对这条巷子也刮目相看了,因而后人称潍县的南关新巷子为“状元胡同”。
曹鸿勋与王寿彭还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俩都出生于贫寒家庭,除各有政绩外,俩人生前身后都以书法名世。曹鸿勋擅长书法,北京故宫、颐和园、东华门、西华门、大栅栏等处都有他的墨迹刻石,家乡潍坊有《重修玉清宫碑》、《十笏园记》等石刻传世。王寿彭亦工书法,时人以得其片纸只字为荣,当年“山东大学”的校牌即其所书,在家乡更是留有不少墨迹,以楹联、匾额、题扇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