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帝君(手把石)
造型:手把石
材质:阿富汗白玉、蚕丝玉
使用:随身携带
文化内涵: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县七曲山的文昌宫规模最大。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功效寓意:
举头三尺有神明,文昌帝君作为掌管文事的天官,千百年来收到莘莘学子的供奉与参拜。对文官的敬畏间接的表现了对文化的尊崇以及对文人的重视。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于宋元时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