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轩阁祈福第一品牌
www.jixiang.net
旺财类正文 | news
漫话“中秋文化”与“吉祥月饼”
来源:吉祥网 作者:未知 人气: 2008-9-1

    吉祥团圆的“月饼”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其后,民间便出现了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相传,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南宋词人、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也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至此,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在民间,关于中秋祭月吃月饼的传说故事,也一直代代流传,经久不衰:
 
    儿时,每逢八月十五吃月饼,就听父亲讲述“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说的是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忍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足智多谋的军师刘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以饼传信”。命王昭光制作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命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响应起义,一举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另一种说法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做了皇帝。八月初二,徐达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下旨,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据《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中秋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当时的南京,人们绘月宫图,陈列鲜果、月饼,燃点斗香,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竞放水灯等等,热闹非常。此后,无论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热闹。北京、济南人在这一天要吃月饼、水果,购兔儿爷给孩子玩。“兔儿爷”,有纸绘、布扎、泥塑之分,人身兔首,衣冠彩色,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举旗,十分别致。
 
    在厦门,中秋节人们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 块,大小不同,共分为 6 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 6 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300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明清两代的笔记小说中,关于月饼的记载就更多了。这一风俗一直相沿至今。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 公司简介 | 资讯中心 | 吉祥产品 | 吉祥风水 | 付款中心 | 客户留言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吉祥热线:029-87799689 E-mail:jixiangnet@126.com 客服QQ:541512139 客服QQ:531521262
Copyright (c) 2000-2008 吉祥网 JiXiang.NET 西安圣轩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工商注册号:6101012114066 国家信息产业部:陕ICP备05000577 广告经营许可证:西安市雁工商临广第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