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将风水定义为风的流动,水的流动,说什么"风生水起"就是风水,这种解释是欠妥的。如果简单的认为"风生水起"就是风水,那么,海洋上常常起风,而且到处都是水,海洋岂不是一个最好的风水宝地!下雨的时候常常又刮风,又降雨,岂不是下雨的时候就有风水,晴天万里无云无风的时候就没有风水了!显然,这种定义是不对的。
实际上,"风水"的"风"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风--大自然中空气的流动,它的真实含义是运动之势(阳、动);"水",也不仅是指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水(H2O),它包含了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最主要的是包含着趋向于静止(阴、静)的意思。风水在本质上就是建筑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中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及其运动状态。
阴阳,是宇宙的一对基本矛盾,《吕氏春秋.太乐》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混混沌沌,离而复合,合而复离,是谓天常。......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周易哲学理论体系的总纲和核心内容。
周易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无极生太极,一分为二而为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世界就是这样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生生不息而形成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交媾,万物始生。阴阳二气处在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冲和状态,即有"生气",才有生命力,才可化育生出万物来。举例来说,人的五脏六腑、皮、肉、筋骨是形,属阴;人的生命活动为气,属阳,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有"生气"可言。一但阴阳分离,人的机体还在,但生命却结束了,"生气"也就不存在了。人的生命就是"生气"的一种表现。
"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是宇宙最基本的一对矛盾,是宇宙最普遍的规律。大到宇宙宏观世界,小到原子、质子和超微粒子量子的微观世界,无论是物质,还是能量场,都有阴阳。有物质,就有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碰撞,瞬间湮灭而化为能量。宇宙星体与宇宙虚空,是阴阳的对立统一;正电与负电、质量子与能量子、磁极的南与北也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进与退、奇与偶、升与降、昼与夜,亮与暗,冷与热、日与月,刚与柔,实与虚、曲与直、好与坏、男与女、健康与疾病、生与死、动与静、......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如影随形,存在于世界的任何时空中。整个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阴阳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可以说,没有阴阳也就没有世界。
阴阳除了对立统一的性质外,还有互寓、互感、相摩、互变、相错等性质。互寓,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感,就是阴阳既是对立的,又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相摩,即相互接近,相互交感。相错,即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变,即阴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物极必反,阳极必阴,阴极必阳。。阴阳的互变存在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阴阳二气的相摩、《荀子·礼论》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阴阳是事物产生变化的内在动力。如易学家朱熹所说:"阴阳虽是两个字,然却是一字之消息,一进一退,一消一长,进处便是阳,退处便是阴,长处便是阳,消处便是阴;只是这一气之消长,做出古今天地间无限事来。" 阴阳学说既讲对立,但也强调"阴阳一体"、"阴阳平衡"。《乾.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就是说万物的属性和生命是阴阳对立处于正而不偏状态的结果,唯有保持住阴阳对立正而不偏"太和"的中庸状态,才能保证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阴阳的平衡和和谐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延续和变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阴阳的对立,就没有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阴阳的和谐与平衡,就无法维系事物的动态平衡。
太极图,由黑白二色绞在一起的两条阴阳鱼组成,黑鱼中有一白色的鱼眼,白鱼中有一黑色的鱼眼。一个如此简单的图案,将阴阳这对矛盾的所有特性都包含在其中;"大道至简至易"确实是真理!
阴阳是风水术的一个核心理论骨架,阴阳学说贯穿于风水学形势、理气和择吉的全过程。乳突窝钳、龙的正背、老嫩、山水的顺逆、直曲、紧舒、急缓、刚柔、宽窄、硬软、龙水的左旋与右旋、......等等,都是阴阳学说在风水上的具体应用。地形的起伏转折,枝脚的伸前推后,山脉、水流的弯直急缓,......都标志着阴阳的进退升降,直接影响到生气的行与止。所以风水术特别注重阴阳二气的冲和,强调"孤阳不长,孤阴不生"、"阴阳互见,福禄永臻"。风水术从选址定位(寻龙点穴)、理气定向、择吉、平面、立面布局,首重阴阳的对立统一,强调阴阳二气的调和、中庸。在寻龙点穴上,风水术强调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来阳受,阳来阴受,不选孤阴孤阳之地。在理气上强调阴阳相见,龙水交媾,不选山水反背,龙水不交之所。在平面布置上,主张方正圆融,内部功能区主次分明,明厅暗室;在立面造形上,主张稳重端庄,要求玄武垂头,朱雀起武,龙降虎伏,前后左右高低有序;在择吉上主张四柱阴阳协调,五行相生流转有情。所以民间将从事风水术的人称为"阴阳先生",这是比较确切的。
风水术把奔腾逶迤的山脉(地表褶皱)定义为"龙",这是非常形象的;把静而有动的山定义为阳,把动而有静的水定义为阴,更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光辉。龙行,必然呼啸而生"风"(动态之势,阳),就有内气萌生;龙止,必成众山缠护、众水汇聚、水口关锁(静止之象,阴)之势,内气才能止而有聚,外气方可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所以,"风水"的本义是指龙的行、止,是指龙穴之内气与堂局之外气阴阳二气的协调。龙有行有止,行止有度是阴阳冲和的象征,才会有"生气",才有穴或垣局可寻;龙行无止(过龙)或有止无行(死龙)则没有生气,也就必然无穴可寻。凡龙行止有度的地方才可能有"好风水",而龙行止失度的地方也就没有风水可言。
龙穴砂水都具备了,这还不是风水,只是具备了风水的外在条件而已。"聚之","行之"明确地说明了只有通过建筑工程措施,合理地利用之,才成为"风水"。所以,风水要通过建筑才能实现,风水与建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也曾说过:"风水是我所受教育的一部分,是建筑的一部分。"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