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找到这古老的年画。而书中所附的“五子登科”则是另外的故事。图画是一只雄鸡与五只雏鸡在巢里玩耍。因古写“巢”又为“窠”与科同音,喻登科,故称“五子登科”。究竟主两个故事背后有没有间接的联系,为什么会有不同事的吉祥图案,都是我们没有琢磨清楚的。再举例关于麒麟这种瑞兽的故事。有故事名为“麒麟传书”。麒麟大家都知道,是传说中的神兽,四灵之一,据传,孔子当年虚心好学,到处求教,由于没有书,因此学起来很困难,他为此常常苦恼。一夜,他在朦胧中看到远处升起一股紫色的烟气,常聚不散,他想,这紫气可能和神仙有关,于是马上带着弟子颜回和子夏前去寻找。他们走到天亮,忽然见前边的河岸上有小孩子正用石块打一只已经受伤的麒麟,孔子急忙跑过去,一边责备小孩,一边为麒麟包扎伤口。麒麟用感激的眼神看着孔子,突然从口中吐出三部书,猛一回身跳进河中消失了。孔子得天三部宝书,日夜苦读,终于成为一代圣贤。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另一则有关孔子与麒麟的故事。说是孔子出生之前,曾有麒麟捎信送书,故民间多有“麒麟送子”一说。我想没有必要去讨论谁是谁非的问题,本来都是传说。便为什么民间会有诸多有关孔子与麒麟的故事流传呢,而单以吉祥图案来看,“麒麟送子”中的“子”已经改为童子,而“麒麟传书”中已经没有了感激、搭救和人物的内容。这些也是我们无法在书中涉及的。写到这里,望读者自己能有一番想象的空间。
本书中,读者可以发现有关谐音、同音,以音取意等用法很多。比如莲花的莲字,因为与“连”同音,所以以图案“连年有余”、“连生贵子”中,反复以莲花为题。但究其莲字本身,以这种植物为题材的用法也不少。如“一品清廉”等。说到莲花,最脍炙人口的要数周敦颐著《爱莲说》了。小孩子们把手一背,朗朗书声跃人耳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受莲之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小孩子们背诵的只是字句,而一般的大人们都知道,莲花寓意着清正廉洁。其实,周敦颐所描述的不仅仅是莲花,如果结合他本人为官仕途再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为什么莲花代表清廉之意就容易解释得多了。
在传统的吉祥图案、吉祥用语中,有一些已经是不符合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了。比如“太师少师”、“官居一品”、“马上封侯”等等,这些词语当然和旧时的社会制度、封建思想有关。因为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成材成功,而在封建社会中读书人的惟一出路(在当时来讲也是一条正路)就是参加科举考试。而科举考试是专为帝王朝纲服务的,自然就带有其封建性、狭义性。那么怎么看待这些已经过时的吉祥图案与用语呢?我以为不应该笼统地删去,而应该借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为现在的社会发挥作用。古人尊师重教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就连农村里的教书先生吃饭都要坐“上席”,父母把孩子送过去,先生们就有打罚的权利(这例子可能举得不太好,不应该提倡体罚)。教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情况的依据,当今社会(尤其现在进入到信息社会)我们更应该尊重教育,辅助教育,使人口宠大的我们,拥有一个强大健康的根基。
信笔写来,本想“简单”说几句的小文被我发挥成了一部“中篇”,而且颇有面面俱到之嫌,作为一名留学在外的学子,我想这拳拳此心可表。由于我年龄有限,水平有限,无论是在书中或是本文里都难免有错误之处,在此敬请读者朋友们加以指下堪误,对我也是另一种学习的机会。最后感谢中国文联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对此书的帮助,也感谢吕济民老先生为本书撰写序言,以及平时之言传寓教。
2003年5月1日 于阿姆斯特丹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