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神话故事数量之多,题材涉及之广阔是令人兴叹不已的。而吉祥图案中以神故事为主题的作品都是一些经典之作,应用也更加广泛。为人熟知的“八仙过海”就有许多不同角度的含义。八仙,一直都有很明确的说法,即: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但这八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说过什么,做过什么等等,那说法就太多了。这里只举两个小例子:
相传有一天下闹瘟疫(年代不祥,但这符合百姓即兴发挥的特点),八仙想到东海瀛洲采药以解除人间苦难。众仙约定八用十五这日,在崂山山顶汇合,结伴出发。于是汉、曹、张一起,吕、韩、蓝成行,铁和何扮成父女分别奔赴崂山(为什么不起走呢,我想这种安排更容易引出路途中众仙的精彩故事连带)。那日山清水秀,八仙在山顶会面后,面对着烟波浩渺的大海分别拿出各自的宝物说笑着向海的彼岸漂去。之后,民谚就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说,用来比喻干某件事情,各自都有一套好办法。
书中还有另外关于八仙的图案:八仙拱寿(亦为八仙仰寿),故事也是八仙过海,便不是拯救天下万民,而是为了给王母娘娘拜寿。有的图案里还有寿星与八仙相遇的情景。此处的寓意淡化了“各显其能”之意,而侧重于祝寿。此外八仙的宝物,以及更多民间流传着的故事,都围绕着“八仙”的主题延续至今。其作用也不只局限于口头,织锦、刺绣,甚至家具、建筑中都可觅到“八仙”的装饰造型。
可以这样说,吉祥图案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无论是盛大庆典、重大节日,或是普通的祭祀、祈祷仪式、婚丧嫁娶都有吉祥图案的出现。也不管是宫廷王府还是民宅茅舍,都可以见到吉祥图案的点缀。以至于对传统的书法、绘画、金石、工艺制作以及戏曲等艺术创作都产生一定影响,甚至直接融会在某一种艺术形式之中。
三、我们的一些遗憾
由于版式设计的原因(我们还是希望以图案为主,文字只起到辅助说明作用),有些内容解释得比较概括。作为一本书的作者,当然希望包容的东西越多越好,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遗憾是在所难免的。以下所说的几例,只想告诉读者,其实每一个图案,每个符号的背后都有它的历史渊源。而探寻这些故事,也只不过是我国文化长河中的冰山一角。比如五子夺魁(又名五子登科),故事发生在五代(公元907-960年)晚期。渔阳窦禹均在朝中为官,家境优越,但他从不娇惯孩子。家里藏书万卷,又请来严师加以管教。故五个孩子个个知书达里,温文尔雅。长子窦仪,中进士后入翰林,官至礼部尚书;次子窦俨,得进士后,加集贤殿学士,出使重镇为官;三子窦侃,应试及第,官拜起居部;四子窦称,中进士后几经升任,最后任开卦判官;五子窦喜,应试考中,官至左非阙。这五子登科,被后人称为“窦氏五龙”。后来民间艺术人以这五兄弟为题材,画成年画,逢年过节赠友送亲,祝愿大家的子弟都能成材。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