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既讲对立,但也强调"阴阳一体"、"阴阳平衡"。《乾.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就是说万物的属性和生命是阴阳对立处于正而不偏状态的结果,唯有保持住阴阳对立正而不偏"太和"的中庸状态,才能保证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阴阳的平衡和和谐乃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存在、延续和变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阴阳的对立,就没有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阴阳的和谐与平衡,就无法维系事物的动态平衡。
太极图,由黑白二色绞在一起的两条阴阳鱼组成,黑鱼中有一白色的鱼眼,白鱼中有一黑色的鱼眼。一个如此简单的图案,将阴阳这对矛盾的所有特性都包含在其中;"大道至简至易"确实是真理!
阴阳是风水术的一个核心理论骨架,阴阳学说贯穿于风水学形势、理气和择吉的全过程。乳突窝钳、龙的正背、老嫩、山水的顺逆、直曲、紧舒、急缓、刚柔、宽窄、硬软、龙水的左旋与右旋、......等等,都是阴阳学说在风水上的具体应用。地形的起伏转折,枝脚的伸前推后,山脉、水流的弯直急缓,......都标志着阴阳的进退升降,直接影响到生气的行与止。所以风水术特别注重阴阳二气的冲和,强调"孤阳不长,孤阴不生"、"阴阳互见,福禄永臻"。风水术从选址定位(寻龙点穴)、理气定向、择吉、平面、立面布局,首重阴阳的对立统一,强调阴阳二气的调和、中庸。在寻龙点穴上,风水术强调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来阳受,阳来阴受,不选孤阴孤阳之地。在理气上强调阴阳相见,龙水交媾,不选山水反背,龙水不交之所。在平面布置上,主张方正圆融,内部功能区主次分明,明厅暗室;在立面造形上,主张稳重端庄,要求玄武垂头,朱雀起武,龙降虎伏,前后左右高低有序;在择吉上主张四柱阴阳协调,五行相生流转有情。所以民间将从事风水术的人称为"阴阳先生",这是比较确切的。
风水术把奔腾逶迤的山脉(地表褶皱)定义为"龙",这是非常形象的;把静而有动的山定义为阳,把动而有静的水定义为阴,更充满了辩证法的思想光辉。龙行,必然呼啸而生"风"(动态之势,阳),就有内气萌生;龙止,必成众山缠护、众水汇聚、水口关锁(静止之象,阴)之势,内气才能止而有聚,外气方可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所以,"风水"的本义是指龙的行、止,是指龙穴之内气与堂局之外气阴阳二气的协调。龙有行有止,行止有度是阴阳冲和的象征,才会有"生气",才有穴或垣局可寻;龙行无止(过龙)或有止无行(死龙)则没有生气,也就必然无穴可寻。凡龙行止有度的地方才可能有"好风水",而龙行止失度的地方也就没有风水可言。
龙穴砂水都具备了,这还不是风水,只是具备了风水的外在条件而已。"聚之","行之"明确地说明了只有通过建筑工程措施,合理地利用之,才成为"风水"。所以,风水要通过建筑才能实现,风水与建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也曾说过:"风水是我所受教育的一部分,是建筑的一部分。"
[本文共有 5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