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风水理论对文化景观的影响
2.1 风水理论与建筑、村镇的选址
风水理论的起源有建筑选址说、考古说、“四象”说、《易经》说,其中建筑选址说与建筑规划关系最为密切。中国风水是为寻找建筑物吉祥地点的一种景观评价系统,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
在建筑物选址上,风水说提倡“背山面水”,因为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向阳的南坡适宜人居,冬季温暖干燥,夏季温和湿润;树木易于生长,有助于调节气候。而且,背山可以阻挡北向寒风。另外,较之于平原上孤零零的小屋,山体还可倚为屏蔽。紧临水系,则为人类提供了丰沛的水源,解除了饮食、浣沐、消防的后顾之忧。居住于河网密布地区的人们,尤其喜爱在溪顶凸岸建造房屋,因其三面环水,都无遭水流冲刷之虞。
风水还是我国传统的村镇城市选址和规划设计的理论,是东方传统的环境科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论中基地选址的基本格局。它的实质不外是在选址方面对地质、地貌、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
风水理论认为“两山环抱,一水中分”为村落的上佳选址。细观这种地方,大多环境宜人、风调雨顺,予人以足够的安全感,临近的大片耕地、山林,可供开展自给自足的生产。同时蜿蜒的水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这些条件都易于形成聚落,完全满足了人类文化的需要,也符合人类喜群居的生物特性。
风水的整体有机自然观,不仅造就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景观的独特风格,而且得到近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思想的认同、筛选乃至升华,使风水关于“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合理关系,最终得到有效利用和科学发挥。
2.2 风水理论与居住形式
构筑上,中国的大多数地区均采用院落为其主要建筑形式,风水学谓之为“气场中心”。院落实际是一个半自然化的小宇宙,它形成了内向型的小气候,较之于自然,更具有可调节性。院落实则是一个杠杆,一头联结着人类,一头联结着自然,在人与自然之间起到了平衡的作用,使得人类避免直接赤裸裸地去面对强大的自然。院落实际上承担了一种类似保护神的角色,它的存在除给予人类心理上又一层安全感之外,也使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增强,为人类的生存另加一层保障。风水注重建筑的空间构成,采用封闭型,注意取得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使自然山川和建筑、绿化的景观取得优美的背景、烘衬、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诸效果。
3. 景观外貌所反映出的风水文化
3.1 风水林
3.1.1 风水林的类型
所谓“风水林”,即被风水认为对人的平安长寿、多子多福、升官发财有着吉凶影响的天然或人工林木,古代中国几乎每一个村庄后面都有成片的、茂密的风水林,少则几亩,多则几百亩,这些风水林被人们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一般都要通过村民公约加以保护。
风水林主要有村落宅基风水林、坟园墓地风水林、寺院风水林等基本类型。村落宅基风水林即在村落宅基周围人工栽培或天然生长保护的风水林木。村落宅基风水林主要有四类。一是水口林,主要种植在村落的水口处,具有护托村落生气的风水意义。二是龙座林,主要是指座落在山脚、山腰的村落或村落后山的风水林。三是垫脚林,主要是种植在村落前面河边、湖畔的“风水林”。四是宅基林,古代人们在宅基周围和庭院里种植的风水林木,主要是护卫居宅和庭院环境。坟园墓地风水林是古代人们在坟园墓地或皇家在陵地周围人工栽培或天然保护的林木。寺院风水林即古代僧侣道士们在寺庙宫观庵周围人工栽培或天然保护的林木。
3.1.2 风水林的产生
风水林是风水意识的产物,它是受传统风水观支配的。风水理论认为好的风水地不仅形局佳、气场好,而且山清水秀、环境宜人,林木茂密就是好的风水环境的表现。古代人在风水理论的实践中常常通过保护龙脉来维持风水,并把它转化为有目的地保护山、林的实际行动。所谓“龙脉”,即依据山脉的走向延伸趋势而确定能给人们带来吉祥福祉的山脉和山岭,要求山势高大绵长,不能有断山、石山、过山,山上必须林草郁茂,能阻挡北来寒风寒气。四周林木茂密,则村中不受凶风恶暴。风水林是保护龙脉的龙之毛发,也是村落藏风得水的关键。传统风水观中对“龙脉”的培护,实际上就是对风水山、风水林的培护,通过培护风水山上的林木,来防止山上的水土流失,保护风水山的稳固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山有水而无林木,有如人之失却衣饰与毛发。山青水秀,人文才能康健发达。故此,风水林就是基于培护“龙脉”的目的,而进行人工栽植或保护天然生长的林木。
3.1.3 风水林的意义
风水林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开展风水林的研究给现代人们在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林业科学等方面以有益的深刻启迪。风水林的最大成功和最深的教益是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环境达到平衡、达到天人和谐。这是风水理论中科学成份的发明与成功实践,是古代先民们对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和林业科学的重要贡献,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环境保护的模式和生态平衡的样板。
现今残存的风水林木一般都有千百年的生存历史和得天独后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较为壮观的古树群落。它能反映所经历悠久岁月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历史变迁,是研究探索一定区域内的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和森林植物区系的发生发展以及植物起源、演化和分布的重要实物;也是考察古代气候、地质、水文、地理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旁证和依据。所以研究探讨风水林,对丰富和发展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林业科学、园林科学和文化景观,造福于现代人类社会,无疑是非常有益的重要的科研课题。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